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胶粘剂行业资讯 -> 智慧城市的产业动能

智慧城市的产业动能

发布时间: 2019-10-03 10:56
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在雅典,随着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日益壮大,他们联合其他平民,和氏族贵族展开斗争,使雅典城邦最早走上了古代民主政治的道路。在整个农耕时代,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形成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总体来说工商业仅处于萌芽阶段。

经历了上千年发展缓慢的中世纪,十四世纪欧洲各城市兴起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教改革、大航海孕育出了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其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革命让科技快速应用于生产,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城市建成。随着农民不断涌入这些城市,城市化现象也开始由工业革命起源的英国向世界各国扩张。

仅仅在 200年前,美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只有不到 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今天这一比例已经超过 80%。即便是所有国家中或许最贫穷的布隆迪,其城市人口比例也已经超过 10%。2006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了。中国的城市化率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从20%上升为现在的60%。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深化发展将会把人类带入智慧社会,并最终形成数据流动人机协作式的自治闭环。

对于智慧城市,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反乌托邦式的噩梦:机器人夺走了人类的工作,人类处于一种被永久监视的状态毫无隐私可言,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随之泯灭。

在未来的自治社会里,智慧城市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基石,我们不再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扩张和财富的增长,全社会将根据代码定义的共识,弥补工业文明的不足,跟自然界和谐共处,给人更多的自由和幸福感,让万物互联来不断治愈这个世界!

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 Edward Glaeser)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中描述,与过去200年间的人口爆炸式增长相伴随的,是地球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是我们发明的用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互动与人类合作的天才机制。人口和城市增长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最终使得我们在地球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产 业 动 能

1 规模效应

在自然界,规模效应具备天然的优势。譬如一只体重为老鼠的 100倍的猫只需要 32倍于老鼠的能量便能够维持生命,这是克莱伯定律的非线性特征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典型例子。如果一只动物的体形扩大一倍,它无须增加一倍的能量来维持生存,而只需增加 75%的能量。

我们共同的祖先现代智人大约在5万年前走出非洲,他们生活在经常迁徙的小团体中,以采集、渔猎、畜牧为生。1万年前随着第四纪冰期的结束,古人类定居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开启了农业时代。随着氏族村落演变为城市,人口规模空前增长。城市带来的规模效应,推动了人类生产力和文明的发展。

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为了满足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工业社会摧毁了土地对于农民和农奴的桎梏,为城市提供庞大的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工业化推动城市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更强的市场消费能力。城市的规模效应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彼此促进的正向循环。

规模效应使得一同工作的我们,付出同等的个人努力,能够获得更多的成果。城市规模增加一倍,会使得城市中的人均工资、财富和创新增加约 15%。城市越大,带来的社会活动就越丰富,机会越多,工资越高,享受好餐馆、音乐会、博物馆和教育设施的机会也更多。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都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而增加,成为了全球城市化持续爆炸式增长的潜在驱动力。

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均GDP两百年间增长了50倍,但同时也出现了历史上最拜金、最贪婪、最商业化、最斤斤计较的文化,工业社会对于追求私利以及物质的占有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正面评价。

借助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积极地鼓励享乐主义生活方式,规模效应也造成了很多空间利用的不经济。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不再代表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为生活成本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道路拥堵、扩建停车场、空气污染等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成本。

不同于工业社会中物理空间形态主导的城市,智慧社会的神经中枢是城市大脑。智慧城市通过高效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够缩短城市中心与边缘地区的逻辑距离,从而支撑城市更大规模的地理扩张。过去大量依赖于高成本人力的城市物理活动将通过数字化云端的方式实现。

智慧城市基于数据的开放共享,将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大家熟悉的政府服务大厅,原来大众办事情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譬如要去打印社保参保证明,现在杭州政府把带有电子公章的社保数据存在云端,可以供各部门共享使用,据统计半年来这个接口被调用了一百多万次,相当于公众少去服务大厅打印了一百多万份的纸质证明材料。

两百多年来工业经济一味扩大产能推动城市的规模效应,如果不加以节制,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就将自取灭亡。工业社会在很多领域里已彻底世俗化,甚至科学也不再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变成了更加强悍的生产力。未来智慧城市最深刻的驱动力之一是在发展可持续和信仰神圣化的基础上追求规模效应,从而让人类重新获得生命的意义并抵制死亡的虚无。



2 网络效应

相对于其他生物,语言的力量使得我们产生了超越规模效应之外的网络效应。十万年前的现代智人之所以能在演化中最终胜出,很大的原因是口腔和喉部基因的突变进化出了更加丰富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使我们相对其他原始人类,具备更强的信息交互和团队协作能力,3万年前随着智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其他早期原始人种随之灭绝。

农耕社会的经济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比较简单,而工业生产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大大提高,于是每个国家都竞相开展邮政服务。邮局成为了当时一种富有想象力和社会意义的发明,美国演说家爱德华·埃弗里特( Edward Everett)说:“我不得不承认邮局仅次于基督教,它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右臂。”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工业社会中的等级层次也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网络化系统。城市不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而是一个网络。信息处理的成本和效率成为一个城市水准的关键指标。日益廉价的通讯网络构成了城市网络效应的强大推力。

现在我们很多的智慧城市项目进展缓慢,投入高成效低,主要原因在于没能发挥出现代城市应具备的网络效应。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过去工业城市的基建几乎等同,效率很低。政府是采购方,供应商挖空心思怎么满足他把钱挣到手,很难产生持续的连接。

网络效应强调的是用户思维,需要持续的连接、持续的使用。这种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交易的关系,决定了智慧城市还在一个缓慢的爬坡期,产业的迸发期还有待时日。如果把项目工程实施的内容模块化产品化,使得智慧城市从传统项目型业务向产品型业务转变,将极大的提高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效率。

物联网时代,数据将取代各种其他资源成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未来智慧城市电力的90%以上会被用于数据的计算。数据通过开放共享、自由流动,能够产生更强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对于数据的运营将使我们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投入从成本中心转成收益中心。

目前围绕智慧城市的项目更多是为城市管理部门服务的,帮助这些部门对城市进行管控和运维。今后应该从设备的实际使用者出发,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更个性化的自我掌控权,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同时通过数据的流动挖掘更多潜在的需求。

智慧城市要产生足够的网络效应,需要更加统一规范的标准。工业社会的主要驱动力是规模效应,因此工业经济带来的是各设备厂家各自为政,不存在设备之间的互联,靠各自的规模优势降本增效取得成功。

这种规模优势却抵消了网络效应所能带来的整体最优化。今后的城市需要建立一个独立标准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让所有的硬件设备应用软件连接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下,这样可以避免早期各自为政的资源损耗。

如果工业城市的运营像一台机器,智慧城市更应该像一个生物体,城市具备了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有用于算法精进的城市大脑和连接更多设备的神经系统。



3 共生效应

在基林群岛边平静的海水里,珊瑚礁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达尔文感到不可思议。在一个极小的珊瑚礁空间里,生命形式的数量却大得出奇。与之相比,在广阔的大海里,生物多样性却少得可怜。珊瑚礁里的生物多样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环境非常有利于各种生态零部件的重组和创新,促进生物的演化。

人类社会也一样,当农耕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时,封建的等级层次便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网络化系统。如果社会以市场的运作为中心进行其他层面的构造,而不是以城堡、修道院等为中心,那么这个社会的决策权就更广泛。

现代城市的创新能力,远远超过过去的封建城堡。18世纪的英国咖啡馆孕育了无数启蒙时代的创新。20世纪 70年代的美国,一群业余爱好者、青少年、数字化企业家和学术科学家们聚集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功地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与创造者共享利益,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唤起全体成员的热情,作为公共服务的智慧城市就更当如此。互联网平台的开发运营起初只需要依赖一个团队,通过早期大规模的补贴投入,一旦进入运行稳定期,平台将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而平台的其他参与方只能靠微薄的利润勉强生存。我认为未来的智慧城市中,平台方将是更加协同的共生体,协同的效率和利益分配机制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要素。

智慧城市意味着,连接不再局限于信息传播层面和商品交易层面,生产和生活本身的一切硬件设备都将被连接。物联网平台的主要能力包括:设备接入、设备管理、安全能力、规则引擎、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

智慧城市需要有很多不同的模块化供应方协同合作,基于比特的数字经济的极客,和基于原子的工业经济的极客,需要跨界协作。物联网平台的共生效应就是所有的参与方都能够共同获利,不再是中心化的一家独大的分配机制。

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等同于智慧政府,这种观念忽略了公众和极客作为重要的参与方对于智慧城市系统的价值。如今智慧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包括交通、电力、治安、购物、支付等,都是公众的实际使用参与才形成了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闭环,公众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使用者。

6000年前开始出现的城市是新兴的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它的成长壮大是居住其中的人们持续互动,并因城市生活所提供的反馈机制而不断提升和进化的结果。

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智慧城市是一个由政府、极客、平台、公众反复试错和互动出来的成果。通过政府的聚合,极客的众包,平台的运营,公众的使用,智慧城市将整个运营体系可编程。所有的编程代码都是很透明的形成一套共识,大家按照这些共识鼓励更多的参与方都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的生态。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世界是由不变的秩序、规律、逻辑等所决定的,这些理念可以由数学表达出来,理念世界优于并决定着现实世界。智慧城市需要做的就是用数据和代码打造出这样一个理念世界,用软件定义新的数字文明,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