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5G和工业互联网,对GDP增长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 2020-03-06 16:40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其中,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与本次疫情直接相关的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是经济社会工作“消费和投资”驱动的核心领域,在疫情肆虐背景下这是无可争议的选择,而除此之外,将5G、工业互联网两个领域专门提出来,与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并列,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中央对5G和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以及5G、工业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近期,业界关注到5G和工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这些都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作用,那么未来5G和工业互联网在宏观经济增长方面也将成为重要手段。
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投资作用凸显
昨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再次申明: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回顾“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总目标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在2011年至2019年GDP的增速的基础上计算,2020年GDP增速在5.5%左右,即可达到十三五制定的“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本次疫情出现之前,市场上一致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大约为6%左右,在2020年底会超额完成“十三五”所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打乱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增长并不会按照原先预计的路径进行。
根据知名宏观经济分析师任泽平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三类情形来分析,即:
●第一类情形,防控及时得力,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3-4月结束,对经济的冲击主要局限在一季度,四个季度的GDP增速预计为4%、6%、5.8%和5.6%,全年GDP增速为5.4%;
第二类情形,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6月左右结束,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6%和5.8%,全年GDP增速为5.2%;
第三类情形,以底线思维来考虑,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5%和6%,全年GDP增速为5%。
从目前形势来看,第一类情形的可能性比较大。既然中央重申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则表明中央的决心。若最终全年GDP增速在5.4%左右,也是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喊喊口号,需要拿出实质性的措施来。众所周知,GDP核算从支出法的角度来看,主要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非常时期的措施就是通过“三驾马车”体现出来。总体来看,由于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的总量占据GDP的比例超过90%,我们主要考察消费和投资的变动。
回顾历史,与本次疫情非常相似的非典疫情时期各类举措值得参考。根据公开数据,2003年,虽然非典疫情对经济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全年仍实现了10.5%的增速,经济增长之所以未受太大影响,投资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如上图所示,2003年消费增速同比下滑,而投资却增加了23.7%,相对于2002年的11.7%实现了大幅增长,而且20%以上的高投资增速延续到2004年,确保下一年度GDP增速,到2005年才回落。可见,在疫情影响下,投资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
如果以上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可以将时间拉长,并将消费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对比列在同一张图上。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过去十多年中,有两次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且远远高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最为典型的是2008-2010年期间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实施大幅度刺激政策形成的,而第二高则是非典疫情背景下发生的,2003年投资对于GDP的贡献率高达68.8%,同期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6.1%。
数据背后都是各类政策和宏观调控工具的采用,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激励性的投资政策和调控工具也必不可少。不过,与传统的“铁公基”以及房地产等投资工具不一样,当前的投资重点需要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就是这些领域中的重点之一,这也是中央在疫情背景下提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原因。
2、新型基础设施迎来初次大考
在本次疫情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新的动力,需要新的工具出来“临危受命”时,“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疑成为接下来驱动GDP增长的重点。同时,接下来的几年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作用的初次“大考”的时期。
在2018年12月19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的定位出现在最高级别会议决议中,引起业界的热议。着眼于全球技术竞争和国民经济各产业全面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号角吹响。
彼时,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形势下提出的。目前来看,这样的形势并没有改观,而且更加严峻,尤其是内部抗击疫情下经济下行压力已是确定的事件,因此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依然是投资重点。
时间回拨至2019年12月12日,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再提“新型基础设施”这一词,但在多个方面的安排都表现出对于该领域的重视。例如,提到“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等。
以数字经济为例,撬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高度重合,5G、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产业化的核心内容,驱动整个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在数字产业化的驱动下,数字化与国民经济各类行业融合,形成快速增长的产业数字化态势,使数字经济的结构得到优化。如上图所示,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已达到79.5%,且这一比重具有不断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乘数作用和撬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新型基础设施从提出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业界也持续进行解读和高度关注,目前还未形成新型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而今年为保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撬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笔者认为这既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机遇,又是新型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增长刺激作用的初次“大考”。
3、5G、工业互联网从微观走向宏观
在过去一个多月抗击疫情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大量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可以说,这些是针对具体工作的“微观领域”发挥作用,而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的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则是要求其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即本文前面所提的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作用。5G、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开始从微观走向宏观。
从公开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期间5G在智慧医疗、公共出行、生活娱乐、生产办公等领域已经有了大量应用。如基于5G的远程医疗、机器人查房等医疗应用大大减少肺炎感染风险;基于5G的红外测温应用、远程视频监控快速筛查公共场所疫情隐患;基于5G的无人配送物流等减少人员接触。因为疫情原因,这些场景得到快速落地。
工业互联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开发者生态,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有效支撑了政府和企业对于应用快速开发部署、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的需求;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协作平台工具,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等。
当然,疫情期间是非常时期,5G、工业互联网在这些微观领域发挥作用,更多是一些零散的应用。要形成大规模、普遍化的应用,并带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还需要这些基础设施完善的部署。
在短期内,由于疫情原因,基础设施部署受到影响。以5G为例,5G产业链和5G网络建设都有所延缓,如由于复工困难,各类器件设备生产交货延迟;小区、楼宇封闭管理,加上人员短缺,5G网络施工也有所延缓。
5G部署延缓只是暂时的,业界正在积极推进5G部署。近日,中国移动公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已开通5G基站7.4万个,发展670余万5G套餐客户。中国移动透露2020年是5G领先基础的关键之年,并将2020年5G套餐用户发展目标从之前的7000万增加到1亿户,可以看出对5G快速发展的期待。
今天,工信部召开“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其中特别强调加快建设进度,提出基础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语
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和结束,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驱动下,5G部署速度大概率会加快,投资规模也可能超过年初的计划。5G、工业互联网可以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工具,在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驱动下,传统行业和传统基础设施也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
从中央会议决议中看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驱动被提上议事日程。5G、工业互联网等在抗击疫情的各类微观领域虽然发挥着作用,但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开始登上宏观经济调控的舞台,在非常时期扮演“白衣卫士”的角色。
与本次疫情直接相关的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是经济社会工作“消费和投资”驱动的核心领域,在疫情肆虐背景下这是无可争议的选择,而除此之外,将5G、工业互联网两个领域专门提出来,与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并列,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中央对5G和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以及5G、工业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近期,业界关注到5G和工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这些都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作用,那么未来5G和工业互联网在宏观经济增长方面也将成为重要手段。
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投资作用凸显
昨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再次申明: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回顾“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总目标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在2011年至2019年GDP的增速的基础上计算,2020年GDP增速在5.5%左右,即可达到十三五制定的“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本次疫情出现之前,市场上一致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大约为6%左右,在2020年底会超额完成“十三五”所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打乱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增长并不会按照原先预计的路径进行。
根据知名宏观经济分析师任泽平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三类情形来分析,即:
●第一类情形,防控及时得力,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3-4月结束,对经济的冲击主要局限在一季度,四个季度的GDP增速预计为4%、6%、5.8%和5.6%,全年GDP增速为5.4%;
第二类情形,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6月左右结束,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6%和5.8%,全年GDP增速为5.2%;
第三类情形,以底线思维来考虑,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5%和6%,全年GDP增速为5%。
从目前形势来看,第一类情形的可能性比较大。既然中央重申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则表明中央的决心。若最终全年GDP增速在5.4%左右,也是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喊喊口号,需要拿出实质性的措施来。众所周知,GDP核算从支出法的角度来看,主要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非常时期的措施就是通过“三驾马车”体现出来。总体来看,由于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的总量占据GDP的比例超过90%,我们主要考察消费和投资的变动。
回顾历史,与本次疫情非常相似的非典疫情时期各类举措值得参考。根据公开数据,2003年,虽然非典疫情对经济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全年仍实现了10.5%的增速,经济增长之所以未受太大影响,投资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如上图所示,2003年消费增速同比下滑,而投资却增加了23.7%,相对于2002年的11.7%实现了大幅增长,而且20%以上的高投资增速延续到2004年,确保下一年度GDP增速,到2005年才回落。可见,在疫情影响下,投资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
如果以上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可以将时间拉长,并将消费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对比列在同一张图上。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过去十多年中,有两次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且远远高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最为典型的是2008-2010年期间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实施大幅度刺激政策形成的,而第二高则是非典疫情背景下发生的,2003年投资对于GDP的贡献率高达68.8%,同期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6.1%。
数据背后都是各类政策和宏观调控工具的采用,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激励性的投资政策和调控工具也必不可少。不过,与传统的“铁公基”以及房地产等投资工具不一样,当前的投资重点需要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就是这些领域中的重点之一,这也是中央在疫情背景下提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原因。
2、新型基础设施迎来初次大考
在本次疫情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新的动力,需要新的工具出来“临危受命”时,“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疑成为接下来驱动GDP增长的重点。同时,接下来的几年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作用的初次“大考”的时期。
在2018年12月19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的定位出现在最高级别会议决议中,引起业界的热议。着眼于全球技术竞争和国民经济各产业全面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号角吹响。
彼时,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形势下提出的。目前来看,这样的形势并没有改观,而且更加严峻,尤其是内部抗击疫情下经济下行压力已是确定的事件,因此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依然是投资重点。
时间回拨至2019年12月12日,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再提“新型基础设施”这一词,但在多个方面的安排都表现出对于该领域的重视。例如,提到“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等。
以数字经济为例,撬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高度重合,5G、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产业化的核心内容,驱动整个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在数字产业化的驱动下,数字化与国民经济各类行业融合,形成快速增长的产业数字化态势,使数字经济的结构得到优化。如上图所示,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已达到79.5%,且这一比重具有不断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乘数作用和撬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新型基础设施从提出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业界也持续进行解读和高度关注,目前还未形成新型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而今年为保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撬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笔者认为这既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机遇,又是新型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增长刺激作用的初次“大考”。
3、5G、工业互联网从微观走向宏观
在过去一个多月抗击疫情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大量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可以说,这些是针对具体工作的“微观领域”发挥作用,而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的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则是要求其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即本文前面所提的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作用。5G、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开始从微观走向宏观。
从公开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期间5G在智慧医疗、公共出行、生活娱乐、生产办公等领域已经有了大量应用。如基于5G的远程医疗、机器人查房等医疗应用大大减少肺炎感染风险;基于5G的红外测温应用、远程视频监控快速筛查公共场所疫情隐患;基于5G的无人配送物流等减少人员接触。因为疫情原因,这些场景得到快速落地。
工业互联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开发者生态,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有效支撑了政府和企业对于应用快速开发部署、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的需求;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协作平台工具,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等。
当然,疫情期间是非常时期,5G、工业互联网在这些微观领域发挥作用,更多是一些零散的应用。要形成大规模、普遍化的应用,并带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还需要这些基础设施完善的部署。
在短期内,由于疫情原因,基础设施部署受到影响。以5G为例,5G产业链和5G网络建设都有所延缓,如由于复工困难,各类器件设备生产交货延迟;小区、楼宇封闭管理,加上人员短缺,5G网络施工也有所延缓。
5G部署延缓只是暂时的,业界正在积极推进5G部署。近日,中国移动公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已开通5G基站7.4万个,发展670余万5G套餐客户。中国移动透露2020年是5G领先基础的关键之年,并将2020年5G套餐用户发展目标从之前的7000万增加到1亿户,可以看出对5G快速发展的期待。
今天,工信部召开“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其中特别强调加快建设进度,提出基础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语
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和结束,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驱动下,5G部署速度大概率会加快,投资规模也可能超过年初的计划。5G、工业互联网可以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工具,在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驱动下,传统行业和传统基础设施也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
从中央会议决议中看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驱动被提上议事日程。5G、工业互联网等在抗击疫情的各类微观领域虽然发挥着作用,但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开始登上宏观经济调控的舞台,在非常时期扮演“白衣卫士”的角色。
推荐资讯
相关新闻
最新信息
赞助商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