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胶粘剂行业资讯 -> 从滴滴与Uber的进与退,看汽车智能共享化新未来

从滴滴与Uber的进与退,看汽车智能共享化新未来

发布时间: 2020-12-08 10:17

李开复曾表示,一辆私家车只有4%的时间存在价值,其余96%的时间都是停滞的。共享出行凭借高效的供需匹配,将一辆车的时间存在价值提升到了70%,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单车的使用价值,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因而备受关注。近两年来主流车企,高德、美团等掌握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踏入智能共享出行赛道,试图从不断扩大的共享出行市场分一杯羹。

有人欢喜,亦有人忧,忧的是老牌共享出行公司。面对市场被瓜分的压力,如何营造护城河,分摊机会成本,对资本市场讲出新故事,成为老牌共享出行公司近来的思考。

滴滴“加持”智能共享汽车,曲线“自救”

相隔937天后,滴滴实现了在洪流联盟成立之初立下的目标——正式发布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网约车D1。作为四化背景下的“新物种”,滴滴对这辆车寄予了厚望,即通过优化出行服务,来改善业绩。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 年成立到现在,8年间滴滴已经累计亏损了500亿元,因此对于滴滴来说,自我造血功能的优化迫在眉睫。恰逢当前汽车四化变革渐入深水区,将共享化与其他变革趋势充分结合,理所当然成了滴滴的新选择,于是便有了D1。对于滴滴来说,无论是想讲好新故事,还是想要寻求新突破,D1都堪当大任。

比如在降本方面,仅D1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一项,就带来了20%-30%的成本下降。而在同一个平台的控制下,滴滴也将能更好的控制车辆,在车辆的管理、调度以及数据的采集上都将更加方便。此外,还能实现一些增值服务,例如一些配套广告的植入等。

不仅如此,在D1身上,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还有落地自动驾驶的宏大计划:2025 年D1迭代进化到D3,累计普及100万辆,并搭载滴滴自研的自动驾驶模块;2030 年,D1进化为DX车型,去掉带方向盘的驾驶座舱,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才是滴滴的最终目的,用自动驾驶的未来畅想,给自己以及行业市场打气,并推动智能共享出行服务运营商站上产业链顶端。当然,“网约车+新造车”的概念,还足够让资本市场有所期待。

如果“跨界造车”成功,那么滴滴作为国内大的网约车平台,有流量,有车,还掌握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似乎真的能将其从亏损泥潭中拉出来,率先布局也必将使其在未来智能共享出行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但我们在说滴滴“新玩法”时,也不免为其捏把汗,因为这看起来并不容易成功。全球已有多家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像吉利的曹操专车、上汽的享道都在积极布局共享出行。在这种情况下,车企真的会甘愿为滴滴“打工”吗?滴滴的“新玩法”会得到市场“买单”吗?不确定。但不管怎样,滴滴已经把路铺开了。

Uber“断臂求生”,暗藏Plan B?

滴滴的“变”是因为没有退路,而在大洋彼岸,滴滴的老对手Uber也已经开始“断臂求生”。

几天前,Uber被传出有意放弃自动驾驶业务的消息:Uber正与无人驾驶明星初创公司 Aurora谈判,后者想要“小鱼吃大鱼”,收购Uber旗下自动驾驶部门ATG。

根据相关人士的消息来看,Uber这一举动旨在砍掉重资产以提振股价、巩固业务。回顾Uber Q2财报,其订单总额同比下降 35%,出行业务营收下降 67%。而在自动驾驶业务方面,截至到目前,ATG已经烧了 25 亿美元,几乎是每年烧 5 亿美元。本月月初 Uber 还曾表示,ATG和“其他技术”(如 Uber Elevate)在今年前9个月为公司增加了3.3亿美元的净亏损。此外Uber还在今年5月宣布全球裁员,可见其在盈利方面有着不小的压力。

如果谈判成功,对于被疫情打击的不轻的Uber来说,将卸下重担,重回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战略。因为智能共享汽车就是一个钞票粉碎机,谁也不知道还要往这个黑窟窿里填多少资金及技术。

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拒绝直接对这个报道置评,但表示会从内部和外部提供资金及其他帮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与其他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合作。”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Uber可以为那些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竞争对手提供大量的客户群,以及有关其乘车业务产生的盈利路线的宝贵数据。

由于结果未定,我们暂时无法获知Uber自动驾驶部门未来的命运将会向何方,是仍会在智能共享出行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是彻底出局?又或者Uber 手上已经有了B计划,将从别的方向继续享用智能共享出行带来的红利。一切都是未知。但驱动汽车智能共享化的永远是技术和资本,只要资本依旧看好Uber,相信Uber也不会就此放弃经营多年的市场的。

无论是滴滴的“加持”,还是Uber的“减持”,都让我们看到了智能共享出行市场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动荡,而在重重不确定性中,也意味着重重机遇与挑战。

“这次变革是硬件+软件+服务+智能的一体化的变革,变革中心有可能是在中国。”程维在D1发布会现场表示。目前,共享智能化正在慢慢地变成整个交通和汽车产业界的共识,而对于智能共享汽车产业化发展来说,好故事、好资本,最后都要回归汽车智能共享化的初心,始于用户,服务于用户,才是产业发展的永恒旋律。这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造车企业的落地,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产业安全体系的完善,基础配套的建设等,以共同解决智能共享汽车的商业化落地障碍,谋得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