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没有春天
4月2日,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ofo运营主体之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被申请人”出现,申请人为聂艳。坊间因此质疑小黄车是否陷入破产危机。4月3日,ofo回应称,这是因为一位用户到法院申请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破产,目前此案还在核查阶段。
ofo表示,“小黄车在各个城市还在正常运营,有持续的投入和管理。我们对暂时拖欠用户押金表示诚挚的歉意,并一直在积极寻求为用户退押金的方法,ofo会坚持负责到底。春天来了,我们将继续为用户服务。”
但小黄车的前景很难被人看好。目前,有超过1000万用户在线申请退回押金,ofo因拖欠货款被顺丰告上了法庭。今年年初它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消息,最近,又被报道说正在内部反腐,希望拿回资金用于发展。最新消息是,2019年度上半年厦门市共享单车投放份额考核结果出炉,ofo、赳赳单车未获投放份额将退出这座城市,摩拜、哈罗和青桔分享了厦门13万辆共享单车投放份额。
这不仅仅是小黄车的困境。近日,小蓝单车、摩拜单车宣布提价,而哈罗单车也表示,目前价格相对稳定,但未来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不排除会有涨价的可能。
小蓝和摩拜提价的背后,反映出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过度烧钱让巨头们也难以支撑,各企业急觅变现渠道。可是,共享单车领域属于重资产投入,动辄数十亿资金投放,用户的使用习惯又导致其损毁率偏高,再加上受制于用户认知及产品特性,收费标准是轻量级的(每次1元还有人嫌贵),这决定了它们不太可能短期收支平衡。
对比共享出行另一大明星产品——网约车,滴滴们只是承担车辆调度与信息服务的中介功能,车辆属于车主所有,网约车虽然前期也有补贴,但如今基本已经与出租车价格标准持平,用户也逐步接受了这一收费标准。
用户对网约车的要求集中于便捷、准时送达,而对于共享单车则偏重于便宜、好用。不同的用户需求导致了同为共享出行,共享单车难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服务标准进而大幅度提价的方式,来获得更多收入。
此外,随着各地对共享单车实施配额制,以往共享单车依靠规模化扩张来获取市场的路径行不通了。去年,上海、北京等地又先后发布规定,禁止在共享单车上设置商业广告,相当于堵住了共享单车为数不多的变现渠道。
随着市政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的提高,2018年公共自行车用户回流明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的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公共自行车月活跃用户数量环比增加150%左右。可以预计的是,共享单车提价后,又会流失部分用户,转向公共自行车等其他交通工具。
出行服务单价过低、量产扩张受阻、押金及商业变现受到更严厉的管控,共享单车的市场之路似乎越走越难。当年的两大巨头——摩拜“卖身”、ofo被传破产,其收支失衡困境是否也会在哈罗单车、青桔单车等后来者身上重现?也许时间很快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