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频繁限行,发展智慧交通可“一箭多雕”?
发布时间: 2019-04-09 13:39
每当进入冬季,北方各大城市都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侵袭,除了天气原因,许多专家表示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许多城市为了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交通拥堵出台了限行措施,这段时间太原的车友应该感受颇多。
有许多网友表示,频繁的限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 的交通出行,造成了许多困扰。难道治理雾霾和交通拥堵就真的只有限行这一种措施么?
答案是否定的,2016年10月深圳启用全国首条自动化潮汐车道:布吉路、文锦北路双向潮汐车道,早晚高峰各多了一条进出市区的道路,通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潮汐车道”后,新洲/红荔路口北往东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可提高约30%-40%,整个路口的通行能力可提高约5%。
除了潮汐车道,智慧交通也成为了国际上为解决道路拥堵而探索的一种系统化工程。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hangye-zhihuijiaotong.jpeg
2018年12月17日,深圳市交警局正式启用彩田路自动化潮汐车道,这也是继布吉路—文锦路以及红岭北路之后的深圳第三条自动化潮汐车道。深圳交警利用自动化潮汐车道变位车及隔离护栏组合单元对彩田路(莲心路—新彩隧道南端)3.5公里路段,晚高峰时段(18:30-20:00)南往北方向实施潮汐车道管理。
20天的运营中,交警部门从彩田路实施前后出关方向交通运行、入关方向交通运行以及对周边路网节点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潮汐车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显示,出关方向交通运行提升显著。从车速来看,潮汐车道实施后晚高峰出关方向(红荔路-梅观路段)平均车速普遍提升,实施后平均车速由17.43km/h提升至18.17km/h,提高了4%。
hangye-zhihuijiaotong.png
从断面通过流量看,实施后彩田路新彩隧道断面晚高峰出关方向平均流量为2599pcu/h,较实施前增加617pcu/h,断面通行能力提升31.1%。其中正式实施当天通行能力最大,达2780pcu/h,增幅近40.3%;除此之外,其余各天出关方向通行能力增幅均超24%。
从潮汐车道利用率看,正式实施后彩田路潮汐车道平均利用率为886pcu/h,约为单车道通行能力的68%,其中周五潮汐车道流量达到1018pcu/h,利用率高达78%。
入关方向(轻方向)交通流量总体平稳、未见显著变化,且交通运行仍处基本畅通状态,同时交织段运行提升明显。
此外,潮汐车道的实施对周边道路交通运行具有积极影响。梅观路及皇岗北路北行出关方向车速均有一定提升,且红荔路双向平均车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彩田路潮汐车道上游彩田路-红荔路信控节点通行能力由9843pcu/h提升至10837pcu/h,路口通行能力提升了994pcu/h,提升了约10.1%,同时路口总体延误较实施前降低了23.5%。
国外智慧交通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着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 ITS),但真正有计划和系统性地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头羊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交通系统大国,而且相关的产品居全球前列。其中,在车辆安全系统方面的应用占51%、电子收费方面的应用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上的应用占28%、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占14%。
美国根据社会各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建设提出了较为明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诸如通过加强车辆与管控中心的动态连接,减少事故; 通过获取完整、实时的路况信息及其有效的交换,方便人们的出行;通过车辆与管控中心的信息连接,实现出行选择、保护环境、降低能耗。
以美国洛杉矶为例,洛杉矶市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ATSAC)于1984年的奥运会之前开始兴建,目前,洛杉矶的ATSAC控制2449个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整个洛杉矶市有4285个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而ATSAC控制了其中的57%。在ATSAC内,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监控全市的交通状况和系统性能。道路上埋设的感应圈可以监测车辆的通过、车速、流量,并且每秒钟修改数据。除此之外,全市大约还安装了15O个闭路电视摄像机。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车的流量大小来调整信号时间,使得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有效地利用。
此外,智能交通能帮助预测需求并优化可用容量。使用分析工具,交通运输提供商可以预测需求,调整能力和部署资产,不断适应跨整个网络的运作。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2007年开始使用拥堵计费系统。经过一年的使用,早晨通往斯德哥尔摩市的车辆排队时间减半,城市交通量下降了18%,内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4%-18%。在新加坡,智能卡系统能使陆路交通管理局制定最优路线和班次,减少交通堵塞。
在一篇名为《“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文中提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据分析,智能化交通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降低20%以上,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70%;可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另一方面,发展智慧交通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由此带来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据分析,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中国发展智慧交通已经成为必然,并且十分紧迫。
任何城市病治理都应该“疏堵”结合,限行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不是最佳办法,任何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制定政策时都应该把更加便民放在首位,智慧交通亦是如此,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同时,还能提升大家的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可谓是“一箭多雕”。
有许多网友表示,频繁的限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 的交通出行,造成了许多困扰。难道治理雾霾和交通拥堵就真的只有限行这一种措施么?
答案是否定的,2016年10月深圳启用全国首条自动化潮汐车道:布吉路、文锦北路双向潮汐车道,早晚高峰各多了一条进出市区的道路,通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潮汐车道”后,新洲/红荔路口北往东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可提高约30%-40%,整个路口的通行能力可提高约5%。
除了潮汐车道,智慧交通也成为了国际上为解决道路拥堵而探索的一种系统化工程。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hangye-zhihuijiaotong.jpeg
2018年12月17日,深圳市交警局正式启用彩田路自动化潮汐车道,这也是继布吉路—文锦路以及红岭北路之后的深圳第三条自动化潮汐车道。深圳交警利用自动化潮汐车道变位车及隔离护栏组合单元对彩田路(莲心路—新彩隧道南端)3.5公里路段,晚高峰时段(18:30-20:00)南往北方向实施潮汐车道管理。
20天的运营中,交警部门从彩田路实施前后出关方向交通运行、入关方向交通运行以及对周边路网节点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潮汐车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显示,出关方向交通运行提升显著。从车速来看,潮汐车道实施后晚高峰出关方向(红荔路-梅观路段)平均车速普遍提升,实施后平均车速由17.43km/h提升至18.17km/h,提高了4%。
hangye-zhihuijiaotong.png
从断面通过流量看,实施后彩田路新彩隧道断面晚高峰出关方向平均流量为2599pcu/h,较实施前增加617pcu/h,断面通行能力提升31.1%。其中正式实施当天通行能力最大,达2780pcu/h,增幅近40.3%;除此之外,其余各天出关方向通行能力增幅均超24%。
从潮汐车道利用率看,正式实施后彩田路潮汐车道平均利用率为886pcu/h,约为单车道通行能力的68%,其中周五潮汐车道流量达到1018pcu/h,利用率高达78%。
入关方向(轻方向)交通流量总体平稳、未见显著变化,且交通运行仍处基本畅通状态,同时交织段运行提升明显。
此外,潮汐车道的实施对周边道路交通运行具有积极影响。梅观路及皇岗北路北行出关方向车速均有一定提升,且红荔路双向平均车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彩田路潮汐车道上游彩田路-红荔路信控节点通行能力由9843pcu/h提升至10837pcu/h,路口通行能力提升了994pcu/h,提升了约10.1%,同时路口总体延误较实施前降低了23.5%。
国外智慧交通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着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 ITS),但真正有计划和系统性地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头羊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交通系统大国,而且相关的产品居全球前列。其中,在车辆安全系统方面的应用占51%、电子收费方面的应用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上的应用占28%、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占14%。
美国根据社会各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建设提出了较为明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诸如通过加强车辆与管控中心的动态连接,减少事故; 通过获取完整、实时的路况信息及其有效的交换,方便人们的出行;通过车辆与管控中心的信息连接,实现出行选择、保护环境、降低能耗。
以美国洛杉矶为例,洛杉矶市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ATSAC)于1984年的奥运会之前开始兴建,目前,洛杉矶的ATSAC控制2449个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整个洛杉矶市有4285个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而ATSAC控制了其中的57%。在ATSAC内,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监控全市的交通状况和系统性能。道路上埋设的感应圈可以监测车辆的通过、车速、流量,并且每秒钟修改数据。除此之外,全市大约还安装了15O个闭路电视摄像机。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车的流量大小来调整信号时间,使得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有效地利用。
此外,智能交通能帮助预测需求并优化可用容量。使用分析工具,交通运输提供商可以预测需求,调整能力和部署资产,不断适应跨整个网络的运作。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2007年开始使用拥堵计费系统。经过一年的使用,早晨通往斯德哥尔摩市的车辆排队时间减半,城市交通量下降了18%,内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4%-18%。在新加坡,智能卡系统能使陆路交通管理局制定最优路线和班次,减少交通堵塞。
在一篇名为《“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文中提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据分析,智能化交通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降低20%以上,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70%;可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另一方面,发展智慧交通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由此带来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据分析,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中国发展智慧交通已经成为必然,并且十分紧迫。
任何城市病治理都应该“疏堵”结合,限行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不是最佳办法,任何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制定政策时都应该把更加便民放在首位,智慧交通亦是如此,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同时,还能提升大家的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可谓是“一箭多雕”。
上一条:智慧社区建设的三个方向
下一条:看云计算如何在下半场风起云涌?
推荐资讯
相关新闻
最新信息
赞助商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