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市场的车联网,是真的新蓝海,还是虚幻的蜃楼?
2019年请将目光对准车联网。
如果BAT、华为、科大讯飞都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会是什么?
答案是车联网。
前不久的上海车展,BAT、华为、科大讯飞纷纷亮相,各露“绝活”抢尽了原本属于汽车制造商的风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每家公司擅长的方面不同,却都重点强调了车联网并推出相关产品。
据市场调研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在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更是大胆预测,到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级别。
广阔的市场、蜂拥而至的科技公司,2019年请将目光对准车联网。
BAT、华为描绘的车联网蓝图究竟是什么?
2010年,科技部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发布了与车联网相关的主题项目;2011年,“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交通领域,车联网技术作为汽车技术得到支持;2013年的8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成立了“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车联网由此在国内兴起。随着车联网概念的兴起,BAT和华为也同步出手:华为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宣布进军车联网;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同一年分别推出“路宝盒子”和“智驾盒子”车联网产品,稍晚一步的百度则在2015年发布了百度车联网战略。这些科技公司面对庞大的汽车产业进行了首次的尝试。
然而,当众多车联网产品真正面向市场的时候却陷入了怪圈,用户不了解、不买单,经销商不看重,车联网因此遇冷多年。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自动驾驶的火爆,以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冲击,车联网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如今在市场培育层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辅助驾驶系统的逐步落地,用户对于车联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甚至有了一定的期待;技术层面,大数据、机器视觉、深度学习、语音语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促使车联网相较于此前的产品更加智能。不过话说回来,BAT、华为、科大讯飞瞄准的车联网究竟是什么?
从其描绘的蓝图来看,它们要做的车联网是开辟以车为载体围绕辅助驾驶、娱乐、消费等全方面的生态。具体是通过AI技术赋能,串联起用户上车前、行驶中和下车后的场景服务,从人机交互切入延伸到车内娱乐、消费,从而实现闭环。简单来说,当汽车配置了车联网后,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触控等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唤醒AI助手,AI助手就会帮你精准推荐餐厅、音乐,在线订餐、预约排号、在线购票等。
比如,当你在驾车过程中,可以随时询问AI助手附近哪家火锅比较好吃、让它帮你订晚上7点海底捞的位置等,这样当你抵达餐厅后就可以不用排位直接用餐了。
BAT、华为、科大的“参战策略”是什么?
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布局车联网的BAT选择的打法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中,腾讯在车联网上一以贯之且侧重的就是内容。
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表示,会通过引入兴趣内容生态、车主服务生态、轻应用生态“进车”,为用户提供千人前面、多端互联的数字化体验。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腾讯集合了其在游戏、音乐、电台、社交等多方面的内容资源,和用户的需求以及车载场景适配,以此为用户提供服务;第二,其整合公司以及第三方的车主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通过QQ/微信账号打通,实现多个终端的互联,以此连接上车前、行驶中和下车后的场;第三,腾讯宣布引入数百万小程序与汽车融合,并且这些小程序可通过云端更新,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阿里则将支付宝的支付优势在车联网上发挥到了极致,侧重消费层面。当前阿里选择了以车载小程序的方式切入车联网,结合位置场景信息的打法。其在本次上海车展推出了AliOS车载小程序,该小程序在宣传时就重点强调,用户可通过多模态交互方式咨询附近推进餐厅,AliOS会基于用户喜好进行推进,并且可预约排号,抵达餐厅附近也会为用户找到停车场,下车后小程序直接会连接到手机小程序端,总之每个环节都是暗示你“吃吃吃、买买买、订订订”。
这一打法显然基于阿里旗下支付宝、淘宝、饿了吗、高德地图等多个阿里系的产品资源。此前,阿里宣布由阿里云联合支付宝、淘宝等发布的繁星计划,即要用20亿补贴小程序开发者和商家,或许这也是为阿里的车联网生态做储备。
百度的车联网以语音语义交互为核心,接入的小程序也非常细分。小度车载OS是其主要的车联网产品,该产品的优势是基于语音识别、多轮对话、手势识别的交互,希望可以做到用户和AI交流能够像同人交流一样。
搭载小程序方面,百度接入的小程序包括车后服务、资讯、休闲游戏、视频、购物、亲子、旅游、工具等八大类,共计80多款产品。换言之,百度的车联网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除了BAT之外,华为、科大讯飞等公司选择了怎样的一条路径呢?
早在2013年就入局车联网的华为,基于其在通信以及芯片方面的积累,在这一领域的策略可谓是软硬两手抓,聚焦车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层。
其曾发布了LTE-V2X芯片,也就是智能汽车上的通信芯片;还发布了首款商用C-2X解决方案RSU,能够帮助识别车辆身份;此外华为还推出了车联网平台OceanConnect、支持车联网的5G基带芯片巴龙5000、以及搭载AI昇腾芯片的汽车计算平台MDC600、HUAWEI HiCar 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等。
其中华为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侧重的互联互通,可以为汽车提供可靠的连接、支持亿级海量连接和百万级高并发,并可通过全球可达的公有云部署能力,满足汽车业务全球化运营需求。
与之不同,科大讯飞毫无疑问是以其看家本领语音语义技术为核心,构建了属于它的车联网策略。
在去年的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推出了下一代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即具备软硬分离能力的飞鱼OS。今年上海车展,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在重点介绍了飞鱼OS的未来3大方向。其中提到,其会塑造AI助理优化车内人机交互体验,同时还强调一个界面、一套系统、一个架构深化运营车载系统,突出去车内去APP化。
简而言之,腾讯发挥了其内容优势、阿里看中支付消费、百度强调细分和语音唤醒、华为聚焦基础设施层建设、科大讯飞以语音语义为核心,都是结合企业的资深资源以及技术优势去构建的车联网打法和策略.
而优势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必然大相径庭。综合上述,腾讯和阿里在车联网上的打法最终能有多大胜算,将要看其合作的车企以及消费者是否买单,百度的打法则相对普通,语音技术相较于积累售后的科大讯飞显然无法比拟,小程序搭载也不见得能够超越腾讯和阿里。
聚焦于车联网基础设施层的华为,在这些竞争者中显然独树一帜,并且胜算更大,但能否和原本专注于这一领域细分的供应商媲美将是关键因素。最后以语音技术为核心的科大讯飞,出色的语音语义技术是其最大优势,发挥得当或许也能够闯出一片属于它的天地。
理想丰满,现实会如所想吗?
其实除了上文提到的企业之外,思必驰、地平线等公司也都在逐步进军车联网这个领域。它们有些定位是平台、有些则是供应车联网解决方案,也都在这个万亿级的市场中跃跃欲试、积蓄力量。
不过和自动驾驶类似,尽管市场规模广阔、是切实的刚需,但各大公司描绘的宏大蓝图究竟能够实现多少、何时能够落地、车联网本身能够带给用户多大的价值、用户是否愿意为之买单亦或者向六年前那样冷淡......种种难题仍有待解答。理想丰满,但现实会如同所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