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科技“飞”入东南亚 创新之花丝路绽放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抹京东红跨越纵横交错的田野河流,无人机从帕拉戈班让县雅格碑达村飞向了当地的努鲁尔法拉赫莱尔斯小学,将背包、儿童书籍和足球成功运送到目的地。今年1月,在“千岛之国”印尼,中国物流无人机在海外首次成功飞行。来自中国的智能物流科技,给这个拥有17000多座岛屿、饱受基础设施匮乏制约的国度,带来了颠覆想象的物流体验。
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多少个日夜。一年前,1992年出生的何叶杏加入京东物流国际事业部。大学报考志愿时,他为了母亲希望他“离家近一点”的愿望报考了老家广西的大学,如今,却每隔两周就要远赴印尼、泰国,一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奋战在国外。
不过,这一切让他充满干劲。2018年,京东物流开始在泰国、印尼深入布局,将最先进的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履约系统“搬到”国外,并进行本地化开发。
早上犯馋在电商网站买了箱零食,下午快递小哥就送货上门——国内消费者对快递“当日达”早已习惯,但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消费者此前却从未享受过。
刚到泰国时,以为用英语就能走遍天下的何叶杏发现,很多当地人只会用方言交流,何叶杏只好硬着头皮,边学习当地语言,边比划肢体语言,竟也慢慢和当地人打成一片。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他们一边与当地物流公司合作,借用合作伙伴的“触角”触达消费者,同时也自己蹚路,租赁房屋,建立起京东物流的配送站点。半夜一两点才休息,对何叶杏和同事们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
新科技唯有融入当地日常文化与习惯,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在印尼,为了不影响当地人按时礼拜的习惯,何叶杏和同事们决定,京东物流将其国内配送服务的标杆服务“211限时达”调整为“210”——也就是当天上午10点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天抵达;前一天晚上10点前提交的订单,次日15点送达。
“简直不可思议,早上下单下午就收货,我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购物体验!”去年下半年,京东的“210”服务在泰国上线后,何叶杏在泰国本土生活的同事作为消费者亲自体验了一把京东的物流服务,忍不住发出惊叹。
此后,京东物流在国内重磅推出的分钟级配送服务也在印尼上线,消费者下单后在一个小时甚至十分钟就能收到自己购买的食品、饮料等包裹。物流无人机在印尼首飞成功后,除了帮助解决当地众多岛屿之间的配送难题,还将围绕海岛运输、救灾勘测等发挥更多作用。
来自中国的智能物流也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商家中大受欢迎。过去,在当地传统物流体系下,商家接到订单后,需要手动完成打印订单、将订单发给库房、打包、电话约物流公司来提货等一连串繁琐的工作。而京东的智能物流体系引入当地后,听到“叮咚”的新订单通知,商家或店主就可以高枕无忧,由系统自动完成这一系列物流过程。如今,京东已在泰国落成东南亚地区最先进、最完整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集成了包括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在内的一整套供应链服务体系。
“看到我们先进的物流科技让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享受到,辛苦也值了。”何叶杏感叹。
目前,京东代表的中国智能物流科技已经在曼谷、雅加达、东京、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汉堡、圣保罗等众多城市落地,初步形成了30个物流枢纽联动的全球布局。
“欧洲硅谷”迎北京伙伴
记者 孙奇茹
寓意吉祥的红豆杉树枝随着顶梁缓缓升起,两双手共同拧紧最后一颗螺丝。2018年夏天,随着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格雷格·温特爵士和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携手完成这一动作,英国剑桥启迪科技园生命科技创新中心封顶,也意味着由中英合作共建、总投资达2亿英镑的剑桥启迪科技园正式启航。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33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诞生,依托其发展起来的剑桥科技园更是世界闻名,被誉为“欧洲硅谷”。与启迪控股合建科技园,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立四百多年以来,首次与其他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园。
几百年历史的顶级名校与世界科技园先驱,为何牵手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
“剑桥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但创新需要产业来赋予其商业价值,这就需要在产业和学术界之间搭建‘桥梁’。”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雷格·温特爵士道出了这一合作的背后原因。
从曾经的科技园区行业“后辈”,成长为今天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领头羊,启迪控股这个中国伙伴给英伦老牌科技园带来了清新空气。
“以锂电池技术为例,三元锂电池是目前新兴的研发方向,但上一代电池企业出于技术或利益因素很可能不愿接受新技术。启迪控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左手投资新兴科技,右手投资传统产业,用资本将这两者连接起来。”王济武说。打造了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已在多年探索中收获技术成果产业化、创业孵化、投资并购、产业管理与海外创新园区建设等全链条科技服务经验,在国内累计孵化5000多家公司,其中35家已经成功上市。
启迪控股在全球搭建创新网络的历程,也曾频频遭遇坎坷。“二十年前去硅谷寻求合作时,别人总是抱着不屑和提防的目光。如今,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动上门,邀请我们去帮他们建科技园。”王济武回忆。
在中国烟台,英国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推进器项目已落地,从数千公里外“海上来”的新能源技术转化平台将在山东建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对下一代颠覆性技术进行探索、测试和验证,推动英方相关技术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在北京,数千平方米的中英创新中心里,数字信息、生命医疗、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创业的外国企业家将获得“一站式”加速服务。
在意大利米兰,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挂牌成立,众多“中国科技+设计”作品登上全球设计舞台,这里还将打造中国驻欧洲的设计总部基地,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文化、艺术、原创设计“走出去”。
……
共建“一带一路”的步步探索,让启迪控股所代表的中国力量在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中逐渐被认可。2018年9月,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第35届世界大会上,启迪控股常务副总裁陈鸿波全票当选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副主席。“该组织30多年历史上,中国人担任副主席,还是第一次。”王济武不无自豪地说。
今年夏天,由中英合作建设、剑桥科技园历史上第一个生命科技综合创新载体——生命创新科技中心很快就将投入使用,成为启迪控股深度参与、推动英国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启迪控股所打造的全球创新网络、科技产业集群、垂直孵化体系三大业务板块,已覆盖美、英、意、俄、澳等国约70个城市。其背后中国科技服务“军团”的国际化探索,将向更宽广的海岸驶去。
中国物联网技术布下“金钟罩”
记者 孙奇茹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物联网技术在柬埔寨安全预警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很高兴中国的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保护柬埔寨城市与人民的安全。”不用布设线路、不用改造建筑,在建筑物里装上一块巴掌大小的白色传感器盒,一旦监测到烟雾等危险信息,后方会在几秒钟内收到电话、短信等多重信息。在柬埔寨,看到来自中国的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SENSORO)展示的物联网技术,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春速杰感叹。
城市化进程提速的柬埔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任务。同时,在这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家,文物古建筑众多,如何在不破坏古建筑的情况下满足安防需求,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来到柬埔寨之前,升哲的相关技术就已在中国多地成功落地。
几千公里外的中国北京,凌晨1点多。“您的烟雾传感器‘费家村101号’发生预警,请及时查看。”正在北京一个名为费家村的城中村值守的消防人员收到了这样一个语音电话。
物联网传感器感应到火灾隐患时,信号就能无线传送给最远十公里外的物联网基站;云端接收到相关信号确定是隐患后,预警电话会立刻打给相关负责人,提醒尽快排除隐患。半年时间内,费家村物联网消防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6828起火灾隐患,保障了该村万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想为全球提供物联网科技“金钟罩”,除了自主创新技术,过硬的工业设计也必不可少。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气温常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徘徊,热水瞬间成冰,手机锂电池1分钟冻结失效;在阿拉伯国家的沙漠之中,风沙高热对电子设备的损害更甚。面对这些环境,升哲自主研发的α物联网基站都可以运转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基站设备零件收纳在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黑色器材箱中,15分钟就能组装完毕,30分钟架设完成,45分钟内可投入运转,开箱即用。整个组装过程只需1名工程师即可完成,省时省力,帮助用户节约大量时间和运输成本。
澳大利亚矿山的远距离数据监测、新加坡的冷库冷链检测、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安全监测……升哲科技的低功耗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服务已经售往65个国家和地区。
“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希望能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升哲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赵东炜说。
“洋创客”在北京
记者 孙奇茹
“中关村素有‘中国硅谷’之称,对外国人极为支持和开放。在这里,我们能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不会感到被抛弃被放弃,这是我们选择来中关村的重要原因。”春光明媚的4月初,演讲台上爱玲(Alina)的一番话,引得台下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际伙伴们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这一天,是他们集体入驻“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的日子。
爱玲是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女孩,几年前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她决定继续留在北京,加入了壹万(Ivan)创立的加速器TealDance,为来自俄罗斯的创新项目落地中国提供加速服务。给来自家乡俄罗斯的项目做服务,爱玲和壹万可不是孤身奋战。
在爱玲和壹万的名片上,公司地址一栏,赫然写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6号楼全球创新社区”。
背靠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社区和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爱玲可以专注于为他们引进的俄罗斯项目对接业务资源、提供更深入的加速服务。为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办签证、学中文、租房子……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创业者们都能找创业大街的“落地服务小组”帮忙解决,小组成员们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各种语种精通,沟通完全“零障碍”。
与爱玲团队提供孵化的俄罗斯人工智能项目同一天入驻创业大街的,还有西班牙人梦龙(Jorge Montoya)的项目。
在中国生活了7年,梦龙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梦龙团队的5名创始成员分别来自中国、西班牙、芬兰、美国、乌干达5个国家。
几年前,因为不想在跨国企业做“螺丝钉”,怀着创业梦的梦龙选择离开微软中国的工程师岗位,进入清华大学全球MBA项目就读充电。在这里,梦龙发现了创业商机。“在一次MBA课上,老师用中文讲课,大部分留学生都听不懂。当时我就想,现在有那么多语音识别技术和翻译技术,我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梦龙由此开发出了一个人工智能翻译软件,突破了包含辨识词汇、口音、习惯用法等关键点。
白手起家的梦龙团队,在初期面临寻找办公场地的难题。启迪之星孵化器慷慨地提供了一年的免费注册地址,清华大学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也为其提供了一年的免费工位。
斯洛伐克的托马斯·布切克,也在为祖国的创业团队对接中关村创业资源。“中关村创业资源丰富,前沿科技在这里有机会快速投入市场。”托马斯说。
来自俄罗斯的艾滋病创新药项目Viriom,也把落地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了中关村。
爱冒险的巴基斯坦工程师纳伊姆,在美国、巴基斯坦寻觅数月后,进入了创业大街的一家瑞士智能制造公司。“三五年后,等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希望能在推动中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的交流上多做点事!”
据统计,中关村已拥有1万多名外籍人才和4万多名海归人才,聚集了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约300家。在一系列出入境与居住政策和创业投融资政策鼓励下,中关村成为了“洋创客”们来华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